爱酒,似乎是人类的共性。但追溯起美酒初酿成的时代,今天的人却没那么容易找到“酒从何处来”的满意答案。先秦重要史料《世本》有这样的记载:“仪狄始作酒醪,变五味,少康作秫酒。”后世即有人据此将仪狄、少康当作酿酒技术的发明人。酿酒和卖酒行业的人将杜康视为酒业的祖师爷。
关于仪狄作酒醪,公元前2世纪的历史著作《吕氏春秋》、汉代人编纂的史书《战国策》和汉代解释汉字的来源、造字法与字义的著作《说文解字》都有记述,意思是说,夏的国君大禹身边的女人让仪狄酿酒。仪狄经过一番努力后,酿出味道很好的美酒,进献给大禹,大禹尝了一下说滋味不错。但他担心后世君王如喝了这种美酒会亡国,因此疏远仪狄,并让自己和酒断绝了关系。大禹担心大量酿酒导致粮食供应不足,进而影响到政权的稳固是有道理的,而后世的统治者中,也的确有因好酒而断送了政权的教训。
有关杜康造酒的传说也很多。其中,有这样一种说法——杜康是4000多年前夏朝君主启的孙子,可谓“东方的汉姆雷特”。他原名少康,父亲被人害死。少康长大后,联合朝中的大臣们,杀死了害死自己父亲的人,成为了君主,并在确立夏朝400年的基业中作出了贡献。少康年轻的时候,做过一个负责饮食的官,曾把粮食放在树洞中,时间一长,他发现树洞中飘出异常的香味,就据此总结出美酒的制作方法。于是,人们把他当作酿酒业的。至于为什么他的名字由少康变成了杜康,并没有文献可供査考。
说起杜康造酒,民间一直流传着“杜康美酒,一醉三年”的说法。造酒的人因为敬重杜康,把杜康当作了“神仙”和美酒的代名词。传说晋代(265—420)“竹林七贤”之一的刘伶好饮酒而酒量极大。由于对政治不满,他经常出外游历、狂饮。有一天,刘伶来到洛阳城南,走到杜康酒坊门前,抬头看见门上有一副对联,上写:猛虎一杯山中醉,蛟龙两盏海底眠。横批是:不醉三年不要钱。刘伶读罢这副对联,心想,这开酒坊的人未免太自夸了,既然你口气这么大,我就把你的坛坛罐罐都喝干。于是刘伶走进酒坊,喝了一杯还要喝,杜康出现在他面前劝他不要再喝,刘伶不肯。一连喝下三杯酒后,刘伶发现自己没有带钱,于是就告诉杜康自己要回家取钱送来。杜康说自己三年后去刘伶家拿。过了三年,杜康来到刘伶家中,只见到刘伶妻子一人,就说起刘伶三年前在自家酒坊喝酒未付钱的事,刘伶的妻子十分恼火,说:“刘伶三年前不知喝了谁家的酒,回来就死了,原来是你家的酒呀!你还来要酒钱,我还想跟你要人呢!”杜康先是一惊,想了想,对刘伶的妻子说:
“他确实是喝了我的酒,但我相信他并没有死,他只是醉了。我们现在就去看看他,把他叫醒吧。”于是众人一齐来到刘伶的墓地,把坟挖开,打开了棺木。这时,惊人的一幕出现了,只见刘伶端坐在棺材中,衣装整齐,面色红润,仿佛是刚喝了酒,正在睡梦之中。人们到他身旁呼唤他,只见他嘴唇微动,轻轻地赞叹:“好酒啊,好酒!”
除了仪狄、杜康发明酿酒技术的说法以外,认为酒的出现完全是自然造化之功的也大有人在。西汉初年的重要著作《淮南子》中有“清盎之美,始于耒耜”的观点,将酒的酿成与谷物的栽培相提并论,晋代文人江统在《酒诰》一文中更明确提出酒是天然发酵的产物的观点,认为早的酒酿成于远古的神农时代。这在今天的人看来更容易接受:谷物保管不善以致其发芽发霉,将这种谷物烹熟后如有剩余,存放一段时间就会形成谷芽酒,这让人们品尝到了一种难得的美味,于是有目的的酿酒尝试开始了。
通神的圣物,神秘的酒祭
在,早用于祭祀的液体不是酒,而是清水,原因是初人们还没有学会酿酒的技术。古人认为清水是很珍贵的,应当献给神,以至后来生产出了酒,仍在一些祭祀活动中保留着将清水作为献祭之物的习惯。人们把这种用于祭祀的清水称为“玄酒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