是礼仪之邦,礼也体现在生活的各个方面,例如:饮酒。饮酒有酒德,酒德是指饮酒时的大的规范和酒后应有的风度。合度者者有德,失态者失德,恶趣者无德。
“酒德”两字早见于《尚书》和《诗经》,《尚书》中甚至提出了“饮惟祀”、“无彝酒”、“执群饮”和“禁沉湎”的要求。可见,儒家并不反对饮酒,只是要求饮酒要有礼仪规范。
古代很多医家,都从健康的角度出发,指出过量饮酒的危害,主张量力而饮。明代李时珍在《本草纲目》中记载“若夫沉湎无度,醉以为常者,轻则致疾败行,甚则伤躯损命,其害可甚言哉”。
古人主张饮酒要有节制,不可过量,也不赞成满饮。《三国志》裴松之曾摘录一段关于饮酒的论述:“酒不可极,才不可尽。吾欲持酒以礼,持才以愚,何患之有也?”
饮酒虽可独酌,但更多的是育人共饮,把盏言欢。此时,不仅要自我节制,更不可强劝逼饮。古人云:“君子饮酒,率真量情;文士儒雅,概有斯致。夫唯市井仆役,以通为恭敬,以虐为慷慨,以大醉为欢乐,士人亦效斯习,必无礼无义不读书者”。